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愛吃甜,早失智?


新研究發現糖如何蠶食大腦
吃太多糖不只會胖、血管變硬變脆,還可能導致失智症?科學家揭開糖和阿茲海默症的神祕關係。
街頭巷尾比便利商店還多的手搖飲料店,白天一條條人龍不必說,即使到深夜都有人三三兩兩來買,正用最鮮活的一片風景昭顯台灣人當下的生活方式,但且慢!甜滋滋美味的背後,人人害怕的失智怪獸恐怕正探頭探腦呢!
肥胖和糖尿病的一項鮮明特徵是血糖值竄升,過去的公共衛生調查也顯示,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正常人更高。但是要直接認定「吃太多糖會導致阿茲海默症」還是太冒失,現在科學家終於找到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告訴我們糖如何破壞大腦。
這個腦組織被一分一寸蠶食的過程,牽涉到葡萄糖和其代謝產物會「黏」到人體蛋白質上,這過程稱為「糖化作用」,會使蛋白質變得異常,無法執行該執行的任務。
阿茲海默症的成因之一是β-類澱粉蛋白質堆積在神經細胞周圍,使細胞逐漸死亡;以及細胞內產生不正常的tau(讀作「濤」)蛋白促使神經纖維扭成一團亂毛線般的纏結,兩種情況都會破壞神經間的連結,人的記憶、認知能力會漸漸像房屋被抽掉樑柱般垮掉,最後走入重度失智。
英國巴斯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科學家聯手,發現糖化作用至少會損害一種稱為「巨噬細胞遷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的酵素。大腦有一套天然的清掃機制,不正常蛋白質在腦裡越積愈多,會觸發免疫反應,清除這些不正常蛋白,MIF已知會參與這類免疫反應,若功能受損,腦部的自我清理機制就會變得遲鈍失靈。
研究團隊透露,他們正在研發只要抽一管血,就能偵測MIF是否發生糖化現象的技術,希望可藉此找出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群;他們也表示,這種新發現的蛋白質機制也為未來治療或預防敲開了一扇新窗。
巴斯大學團隊成員凱撒爾(Omar Kassaar)博士表示:「對於糖尿病和肥胖,糖太多對我們不好已經眾所周知;但是這種與阿茲海默症的潛在關聯,給了我們應該在飲食中控制糖攝取量的另一個好理由。」
這份研究報告已刊登於頂尖期刊《自然》旗下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我們需要「糖」,但不需要「吃糖」!

轉載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5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