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幫助ADHD孩子快樂成長

轉載自吳佑佑醫師主講 何翩翩(幼稚園園長)筆記103.10.8
猜猜看過動症的孩子誰的觀察診斷會最準?是媽媽?老師?還是醫生?...答案是「老師」!因為媽媽雖然是長期性的貼身觀察,卻容易帶有許多主觀的想法與感情,家中對照組成員也不夠多;醫師雖有專業,卻很難在短短兩小時鐘就做出最準確的判斷;而老師不但相處時間夠長,一班同時就有30個孩子是對照組,所以常常不到一天的相處,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孩子是屬於有特殊需求的一群,辨識力高、經驗值高、比較對象夠多,老師當然輕易可以勝出!
這場由吳佑佑醫師主講的「幫助ADHD孩子快樂成長」的研習中,醫師以幽默風趣又實用的方式,和我們分享了如何幫助ADHD孩子快樂成長的關鍵,為什麼會讓我特別覺得獲益良多呢?原因很簡單,就是除了專業的理論之外,吳醫師自己已經大學的大女兒,本身就是過動症的孩子。 吳醫師分享到自己孩子雖然資質不錯,但很容易就會發現只要是複雜的題型,甚至只是非常態性的題型就容易出錯,像是-8+5,就一定會寫成13而不是-3,求學過程雖不至於坎坷,但也遇過有老師質疑爸媽都是醫生怎麼孩子的成績卻只有這樣?吳醫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她只告訴她的女兒:「爸媽的職業和小孩的成績無關」,而考試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孩子有甚麼不會,沒有一個孩子會希望自己考不好,所以請幫助孩子找到背後的原因。
至於ADHD常常忘東忘西、分心、衝動等的特質,是不是嚴格一些就會好呢?吳醫師用她切身的經驗回答:「不會」,因為一味用高壓的方式處理,沒有認清孩子的困難只會教孩子掩蓋事實,增加孩子說謊的機會;如果發現大人動手打完、飆完孩子還是沒效時,請一定要思考教養方式是否需要調整,而這過程中肯定會挑戰父母自己非常多的價值觀。
不論是家中還是班上有過動症的孩子都一定會非常挑戰大人,他們因為腦功能某部分的發展尚未完全,所以執行力差、衝動、總是動個不停,不然就是一下子又分心了。這讓我想起我們家的過動兒麒,早上吃完早餐看到他起身,就請他收拾自己的盤子,他答:「好」,然後忽然想起今天要穿襪子就跑不見了;過一會我又說一次:「麒,請過來收你的盤子」,他馬上從房間跑出來說好,還說了聲:對不起唷,然後手還沒摸到盤子,又想起今天社團要帶足球,所以一溜煙人又不見了;接下來我的音量就忍不住提高了:「麒!請你過來收你的盤子,我要擦桌子了,要遲到了,可以快一點嗎?」他終於走過來,我得確實盯著他拿起盤子放到廚房洗碗槽,才終於可以鬆口氣;而這只是整天大小故事中的一個小例子而已。 更別說在學校了,分心可能只是造成學業成績低落,明明都會卻考不出相對的成績,通常痛苦的是陪寫作業的媽媽;而「衝動」應該是最讓老師頭疼的特質,因為這會演變成全班的困擾。
像是吳醫師舉例她另一個女兒小一時班上有一個過動兒,因為吳醫師的小女兒在家中就有和過動兒姐姐相處的經驗,所以當然耐受度比一般孩子高很多,加上媽媽自己是專業人士,當然也比較能同理過動兒的種種狀況,所以想當然爾被老師安排坐在人人厭的過動兒旁,因為衝動的特質,所以大部分過動兒的
挫折容忍度也很低,遇到不會寫的常常就大爆炸,大吼大叫就算了,還會故意到處吐口水,抹在開關、同學的桌椅上搞到全班大亂,所以她女兒後來看到他在醞釀發作時,就會把作業悄悄地推過去給他看;或是乾脆把他作業拿過來,寫好那一題再推回去給他,就這樣在旁默默地照顧這個過動兒的情緒。
有一次過動兒在走廊亂發脾氣,小女兒看不過去走去說了兩句,過動兒就狠狠的掐了她的手臂,留下一片烏青,她痛得哇哇大哭,其他同學也都過來安慰,過動兒知道自己做錯了,不知所措的站在她旁邊陪著她,也低聲的道歉。回家後吳醫師問女兒這麼嚴重有告訴老師嗎?她女兒淡淡地說:「沒有,他的麻煩已經夠多了,就放他一馬吧!
甚至有時過動的同學大發雷霆,會故意把全班燈都關掉不讓老師上課,這時老師也很高招,就會集合大家,開始摸黑的講故事,等他情緒慢慢下來,故事又很吸引他,就可以慢慢再把他拉回團體中。 帶過動兒是非常需要高度智慧與情緒控制力的,如果大人開始跟他作戰,一定要他屈服或是承認自己是錯的,後果就會不堪設想。醫師又舉了那位同學的例子,小一時考聽寫,過動同學又開始分心,等他回神過來已經考到第三題了,他趕緊把考試本拿出來,可是前面兩題沒聽見啊,怎麼辦?衝動的他當下能想到的就是趕快看旁邊人的題目是甚麼,可是這是聽寫耶,所以旁邊的小女生就舉手啦:「老師,他偷看我的本子」,過動兒生氣的說:「我沒有啊,我是在看題目」,如果這時老師還繼續說:「考試時看別人的就是『作弊』!」那就完蛋了,過動兒可能就會歇斯底里的爭辯說我沒有,然後就演變成一場教室大戰。
如何了解過動兒的思考邏輯與處理問題的方式,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因為他們常常犯錯是必然的,大人要學會設立停損點,接受他們的錯誤而非指責,教導他們如何善後,然後再慢慢引導他們如何預防錯誤發生,並用正增強的方式,在他表現好時大量的鼓勵,如果總用處罰的方式或是總說:「真是的,你又來了!」、「我說了多少次,你是聽不懂嗎?」、「要罵多少次啊,一定要我生氣你才懂嗎?」甚至只是一聲長嘆這些都是在暗示『你很糟糕』,要想辦法維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因為你會發現『過動兒專注力的持續度和興趣有絕對相關性』。
吳醫師最後提到一個大重點,有些家長明明就知道孩子是過動兒,也拿到醫院的診斷書,卻不願意通報給學校知道,理由是「怕孩子被貼標籤就永遠不能翻身了」,醫師說:「標籤不用人家貼,而是孩子一來就掛在身上的」,這些孩子需要別人的寬容,並用不同的標準與方式相處,隱蔽他的需要只是在斷絕他的資源,更會造成老師的困擾,吳醫師笑著說:「不要這樣暗算老師唷!」開誠佈公地和老師討論尋求輔導室或學校的幫助,老師才會有後援,不要變相造成老師無形的負擔。
研究發現有很多的過動兒在1516歲之後前額葉(執行力、控制力)可以慢慢趨近於相同年齡的發展,通常5-10歲時是過動症狀最明顯的時候,而偏偏這段時間是他學習動機、學習習慣養成最重要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喪失了這些學習的熱情,甚至對自己出現負面的評價,認定自己是不好的、沒用的,不論再努力也達不到大人標準的,很可能進入青春期就會形成反社會性人格,造成更多家庭甚至社會的問
題,因為衝動性的關係,過動兒如果不積極治療與處理,他們青春期1/3會發生情緒障礙,未婚懷孕的比例也高出一般孩子非常多。
所以父母別忘了和過動兒保持良好的關係,唯有這樣發生問題時才有機會幫到他,因為他才願意來找你。藥物治療只是其中一環(吳醫師的女兒從國中服藥到大學才慢慢停藥),重要的是父母要積極面對,學會輔導過動兒的技巧與知識,了解他們的心理與思維,並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如果決定不讓他吃藥就請接受他的困難而非責怪他為什麼做不到,但如果真的嚴重影響到他的人際、學習、自我價值觀還是不要逃避藥物可以給的幫助。
過動兒腦功能的異常絕對不是父母管教不當,幫助這群學業成績也許表現不好的孩子了解對於考試與成績的解釋,讓他們知道考不好絕不是和自己不好畫上等號的,給予他們清楚的約定與界限並保持良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