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慢性疲勞症候群-黃熠靚護士

慢性疲勞症候群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黃熠靚護士/蔡幸芳醫師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必須符合以下的主要標準,及至少四項的次要標準。如果程度未達診斷標準的,則歸類為「未明原因的慢性疲勞」。

主要標準:
新近明確發生,而無法用其他疾病或已知原因解釋的慢性疲勞,持續達六個月以上;此疲勞不是因為過勞而產生,也不因休息而改善;疲勞對個人工作、社交或是其他活動產生影響。

次要標準: (四項以上)
1.短暫的記憶力喪失或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活動能力受損。
2.
喉嚨疼痛。
3.
頸部或是腋下淋巴結壓痛。
4.
肌肉疼痛。
5.
非發炎性關節疼痛。
6.
和以往之頭痛強度或是模式不同之新發作的頭痛。
7.
再怎麼睡都睡不飽。
8.
活動後疲倦超過24小時。

    
一般來說, 『疲勞』的症狀持續時間若小於兩週,不需特別處理;但若超過兩週以上即應至醫院門診就醫,查明是否有其他病因並予以適當治療

那些人容易產生『慢性疲勞』?
1.長期處在某種精神壓力下
2.不良的生活型態,如飲食不均衡,運動太少或太多
3.內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病等
4.血液腫瘤疾病
5.自體免疫疾病、病毒性感染、慢性疲勞症候群
6.焦慮、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7.藥物及酒精濫用或不良反應
8.睡眠異常,如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

『慢性疲勞症候群』之病因:
目前認為引起『慢性疲勞症候群』之真正病因應該有多重誘發因子,但仍無法完全確定,可能有下列病因:
1.感染
2.免疫問題:可能與免疫失調有關
3.神經系統問題
4.精神疾病
5.肌肉系統問題
6.過敏

治療:
1. 藥物治療:因『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所以藥物治療的主要目的並非著重在治癒疾病本身,而應以減緩症狀為主,再加上其他的方式合併治療,此外藥物之效果也因人而異。

2. 認知行為治療:由專業的醫師來協助病人,找出其對症狀或疾病本身一些錯誤的認知,以及在生活型態上一些不健康的調適技巧,加以訓練導正,避免病人對疾病的治療過程有不合理的期待而造成治療上的挫折,更讓病人學習對疾病正確的認知及適當的調適行為,以期在治療過程中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也較可以達到長期的治療成效。

3. 規律的睡眠重點在增進睡眠的品質而不是一直加長睡眠的時間,所以必須養成規律的『睡眠-甦醒』週期

4.適當的運動:報導指出,經過三個月規律的運動,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可以重拾活力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治療並非一朝一夕可成,必須有要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一般來說治療必須持續約2~3個月後,病人才會開始覺得有明顯改善,整個療程短則數週,長則需要一兩年以上,有的人甚至會在病情好轉時突然又惡化,如此反覆進行,造成對本身病情、醫師治療方式的失望,也因此影響醫病關係及自身心情而使得治療更形困難複雜。


所以,切記一定要有耐心,並與醫師配合,共同找出最適合本身的治療方式,以期在最適當的療程下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