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認識失智症

認識失智症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黃熠靚護士 / 蔡幸芳醫師
  失智症是一種漸進式功能退化的疾病。失智症患者可能出現明顯的記憶力衰退、智力喪失、思考障礙、社交和情緒功能障礙以及異常行為等症狀。 

  失智症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最常見的是退化性失智症,其中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氏症,另外還有路易氏失智症及額顳葉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是一種大腦漸進式退化的疾病,它侵襲大腦中對於思考、記憶及語言的部份,阿茲海默氏症的發生是漸進式的,同時患者的病情也是慢慢的變壞。

  失智症最主要的症狀:【記憶障礙】失智症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記憶障礙,我們經常會發生健忘的事情,但是失智症的健忘與一般人的健忘不同;他們的記憶喪失是持續性、漸進性而且不是偶爾才發生的。這些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或家庭的功能,有時會找不到回家的路,更嚴重的會忘記如何穿衣服、吃飯或如何洗澡。
【其他常見的症狀 】• 意識混亂 • 人格改變• 冷漠及茫然不知所措• 失去完成每日生活任務的能力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通常是模糊不清且不會立即被發現,通常患者看起來只會有一些記憶上的問題,尤其是近期發生的事件特別容易忘記。有時候我們很難辨別這些症狀,只是覺得不對勁,甚至認為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或者症狀進展很慢而且要很長一段時間後才發現,病人可能會拒絕做一些事,因為他自己也覺得不太對勁 。
 
(一) 治療原則
1.阿茲海默症:防止或減少神經纖維糾纏及類澱粉瘢等病理變化之成型,有藥物助於延緩病程加重
2.其他退化性失智症則暫時仍無有效控制藥物或方法。
3.血管性失智症:針對血管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治療及抗血栓治療。
4.其他:找出可逆性病因,針對病因治療。
(二) 認知功能藥物治療
  目前衛生署已核可的有:1.膽鹼酶抑制劑,主要是針對輕中度失智個案,有愛憶欣(Aricept)、憶思能 (Exelon)、利憶靈(Reminyl);2.NMDA受體拮抗劑,有憶必佳(Ebixa)及威智(Witgen)。  
(三) 行為及情緒症狀治療:
  90%以上的失智患者,在病理中會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適度使用抗鬱劑、情緒安定劑、及抗精神藥物可改善症狀。
(四) 失智症之非藥物治療:
  除藥物治療之外,藉由環境的調整(固定、少變動、清楚、安全)、活動的安排、溝通方式的改變、懷舊、亮光、按摩、音樂、寵物等照顧方法,也能改善失智患者行為情緒症狀。
飲食治療:
  全穀雜糧類為主食,另外攝取足夠維生素B1、B2、B6、B12、葉酸、菸鹼酸,以避免血中同半胱氨酸過高,進而降低血管性硬化失智的發生。以大豆蛋白為主,動物性來源食物則以魚類較佳。多選用堅果種子類,如:腰果、杏仁、芝麻與核桃等。其富含維生素E、植物性化合物等,以避免腦內神經元因受過氧化作用而受損。飲食宜清淡,減少過多鈉的攝取。拒絕油炸食物及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特別注意維生素B6、維生素B12、葉酸的攝取,若攝取量不足,會造成神經細胞損傷、中樞神經病變或同半胱胺酸在體內代謝異常且囤積,進而對血管性失智症影響。可多選用深綠葉菜類、柑橘類、海藻類和菇類等。
失智症照顧原則:
  1.把焦點放在他的能力與長處。 疾病奪去失智者的部份能力,但他仍有許多能力還保有的,如能自己洗臉、會掃地、會拔草、會唱歌、會說話等,請把焦點放在他會的事務上,儘量讓失智者做他會的工作或活動。
  2.安排規律作息,避免經常改變。讓失智者參與家務及家庭聚會,讓他仍有機會貢獻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每天散步、晒太陽有助改善失智者的情緒、生理時鐘及夜間睡眠。
  3.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他做他想做的事,適度調整自己的標準和習慣。允許他較多的自由,降低照顧者對他的控制。
  4.失智者原本會做的但現在不會做,您可以先提醒他、帶著他做,必要時才替他做。失智者拒絕時,勿勉強,先順著他,稍後再嘗試另一種方式。
  5.了解失智者過去背景及生活經驗,儘量配合長輩的習慣及喜好,多談他熟悉的往事,以維持言語能力並促進愉悅情緒。
  6.維護失智者尊嚴,不以對待孩子的態度待之,但以疼惜孩子的心情愛他。多讚美他、顧到他的面子是有效的方式。在失智者可接受的範圍內,多以身體接觸的方式傳達溫暖關懷。
  7.沒有兩位失智者是一模一樣的,請尊重每一位失智者的獨特性。失智者的狀況會隨病程而改變,照顧者需要隨其狀態來調整照護方式。多與他人分享照護經驗,可激發自己發展出更好的照護方式。
  8.耐心、愛心很重要,但總有不夠用的時候;請照顧者接受自己的情緒和限度,好好照顧和愛護自己,多運用社會資源、定期安排喘息和充電機會。
  其實失智者希望被接受、被喜歡,故家人勿給予孤立感和分離不安感;當然照顧者也有疲勞與無耐感,可尋找社會支持資源,如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台灣失智症協家屬支持團體、居家照顧服務、日間照顧中心、喘息服務與養護中心(護理之家)等,建議家人應依長者與家人需求研議適合長者的照顧安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