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厭食症_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厭食症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
鄭喬方護士 / 蔡幸芳醫師

厭食症的特徵是對身體形象的曲解,並且將重心擺在自己的身材或體重的變化,即使已經低於理想體重,仍強烈的害怕或相信身體體重超出了理想範圍。厭食症患者會想出很多方法來控制體重,例如:催吐、過度運動、服用藥物(輕瀉劑或利尿劑等)

症狀:
當體重過份減輕時,患者會出現身體症狀,常見的是月經停止、蒼白虛弱、腸胃不適、電解質不平衡、貧血、低血壓、心律過慢、掉髮、便秘、骨質疏鬆等。患者常合併其他的精神症狀,例如:焦慮、憂鬱、強迫意念等。

有些個案因身體狀況急劇惡化而致死,有些個案數年後可以幾近全癒。

原因:
生理因素:同卵雙胞胎共同罹病率高於異卵雙胞胎,顯示有遺傳相關性。也有研究指出飲食調節中樞(下視丘)功能發生異常,及種種體內神經傳導物質(尤其是血清素)失去調節與平衡。
心理因素:厭食症90%以上發生於女性,多在青少年期發病,常見父母親過度保護小孩、高度期望、手足競爭衝突、建立自尊及自信過程受挫,只能藉由飲食和體重的自我操控來脫困。個性較追求完美,思考較固著、缺乏彈性,情感壓抑,社交被動。
社會因素:西方社會強調瘦才是美,造成婦女普遍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還有社會上某些職業,如演藝人員、舞蹈人員和運動家等,因工作關係必須維持體重,罹病率相對提高。

治療:治療目標是協助患者回復進食,吸收營養恢復體重,輔以長期心理治療改善思維反應模式。
1. 體重減輕到身體健康狀況受到威脅的嚴重患者必須住院治療,強迫患者進食,以保存生命,不致因缺乏營養而致死。
2. 補充營養:由於長期不進食或飲食不規律,可先從軟質且少量多餐開始,先從挑選患者喜歡的食物、較不會敏感的食物開始,再逐漸增加量及其他食物,階段性目標可能有過度進食的情形才能增加體重,最終目標是以達營養重建,恢復正常飲食型態為主。
3. 藥物治療:使用抗憂鬱劑、解焦慮劑等藥物。
4. 認知行為治療:是厭食症的治療良策,利用會談方式,以生活中的情境做自我評估,使患者逐步了解飲食與低自尊之間的關聯並且加以澄清修正。
5. 教導患者如何處理情緒及壓力,練習放鬆技巧,學習自我肯定及社交技巧,預防厭食症的再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