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暖心,心啟幸福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_ 台南春暉精神科診所/蔡幸芳醫師

作者:蔡幸芳醫師 〈100.02.25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中,已是最主要的疾病,占了就診人次的一半以上,盛行率在全球各地及台灣已達5-10%,意指100個人當中有5-10人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沒規矩、故意、調皮、很白目,幾乎是一般人對於這種小朋友的印象, 連 老師都非常頭大,會提醒家長帶孩子去看醫師,但也常遭家長認為當老師的不夠包容,不了解小孩的脾氣,形成另一種緊張的親師關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這種小朋友不只有調皮的問題而已,通常還會伴有其他的症狀,包括:注意力缺陷、過動、衝動,及持續一段時間影響功能的表現。所謂的功能,指的是人際關係、學業、學習、自信、情緒、工作、自我規畫、自我照顧的表現。

過動兒有一些特性,最基本的就是活動量大,有如小馬達一般,精力無窮地跑來跑去,坐不住,扭來扭去,上課很愛跟人講話,動別人的物品,動手拍打他人等,經常會發現身上有意外受傷的痕跡。過動兒比較衝動,想到就說,加上比較不懂社會情境,常會說出不得體的話,課堂上不等候老師說完問題就搶著發言,有時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沒耐心去等待及輪流。注意力不足也是常見的症狀,常會分心,粗心大意,忘東忘西,沒注意聽別人說話,像在做白日夢。而這些狀況都不會只是在學校才發生,會在不同情境出現,在家裡也會有同樣的狀況發生。

也因為這些症狀及特性,在還沒有被診斷出來之前,過動兒常會被認為是故意的,有些家長以責打來教訓他們,越打越兇,有些就成為「兒童虐待」的個案。其實有些過動症會有體質上的遺傳家族史,他們的父母可能也是有這些特質,因此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衝動與情緒。

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接受過訓練,看到台北的情形跟台南還是有差別,或許是台北的資源比較充沛、學校教師的觀念比較先進,學校老師會注意到孩子這方面的問題,先做過一些評估及填寫量表,鼓勵家長帶孩子去求診,甚至是老師陪同家長及孩子去就診,並帶了評估資料或紀錄給醫師做參考,之後也很關心孩子的改變。

過動症是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所造成的腦功能障礙,在最近的一份科學報告中看到過動症的額葉大腦皮質的厚度明顯比同齡孩童來得薄,來得晚發展。大多過動症狀在1220歲間會緩解,但易分心及易衝動問題卻不一定有明顯改善,一般來說,會有約40-50%的過動兒其症狀會持續到成人。

雖然症狀隨著年齡會緩解,但及時的治療還是必要的,因為治療最重要的目的就在於避免症狀所衍生的後遺症,例如人際關係差、學業表現差、自信心低落、憂鬱、焦慮、工作不穩定、不遵守社會規範,甚至服用非法藥物等犯罪行為。

目前治療的方式仍以藥物為第一優先,在藥物治療下,會有七成的改善率,成效算是相當好的,而且沒有明顯嚴重副作用,也無成癮問題。如果再配合行為治療,與衛教父母如何去管教過動兒,效果會更好。當症狀已獲改善,不再影響他的功能表現,到時可以考慮停藥觀察,有必要時才恢復用藥。

除了藥物之外,還有一些尚未有醫學報告支持有效但家長希望知道的方法,例如營養補充亞米茄三型脂肪酸(Ω3)(例如:深海魚油)、卵磷脂、綜合維他命;運動治療(例如:感覺統合治療、杜耳運動治療法),所費不貲,還需自行慎思。

有些訓練課程用以加強與改善孩童的情緒管理、自我管理與時間規劃、人際關係、注意力訓練、親子互動,可依個人需求與經濟/時間的考量加以選擇。有些相關的書籍也可以用來自我學習與改善處理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